盘活“善意”力量 打造“善经济”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伴随各式各样的慈善活动,我国民众的慈善意识与日提升,现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也一直是热门话题。

  “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的社会品质和口碑的要素,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乃至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盘活中华文化中‘善意’的力量,有效打造‘善经济’。希望广大企业家把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爱基,净值,资讯),把‘善意’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11月23日在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暨2016责任中国荣誉盛典上表示。

  王钦敏表示,对企业家来说,首先是生产经营、创造价值。但是,社会责任不仅仅是这些,还要承担对劳资关系、消费者权益、社会信用、环境保护和公益慈善等责任,这就要求企业除了重视自身经营和财务状况之外,一是加强在生产和商业运营过程中对人的价值和社会影响的关注;二是强调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与责任,如生态环境的保护、社会公益慈善与社会就业等。

  今年9月,我国首部《慈善法》已经正式施行。“这是中国公益事业和法治建设上的里程碑。现在强调制度建设也好,经济转型也好,体现在企业社会责任上,最有效、最直接的或许是激发人们心底的善。”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兼副社长王晓晖呼吁各方应重视个体的善意和整体的福祉,探索负责任的未来。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郭军表示,对于企业而言,成功的秘诀在于是否具有责任意识和担当。“善”是企业责任的原力,是所有正确行为的基础,虽然任重道远,却也历久弥新。在经济新常态下,走更远的路,担更大的责,继续责任实践的传承和创新是大势所趋。

  国际钢琴演奏家、联合国和平大使郎朗讲述了他用音乐做公益的经历。“钢琴家不能只在屋里练琴,实现自己精彩的舞台人生,而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用音乐表达爱,让更多孩子从音乐中受益。”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硕鹏认为,公益就是用良知铺就的道路,是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无需崇高的参与,将会有更多的人走上这条路。基金会也是一个现代化的行业,每个公益项目都能成为引擎,推动基金会创新发展。通过标准化机制建设和闭环管理措施,中国红十字会已成为国内首家通过ISO9001认证的公募基金会。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三胞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袁亚非认为,衡量企业家的重要标准就是为社会到底能承担多大的责任。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企业家的慈善之路、责任之路也就走向了世界。“企业家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好,然后才有能力对企业、对社会负最大的责任。中国人是讲感情的,企业家要负起身边的责任:对员工负责任;对自己的企业负责任;对社会负责任。”

  捷豹路虎大中华区总裁李大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必须明确基本价值,由企业自己设计,才能更好地推进项目落实。

  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表达了科技对社会发展、产业升级释放的善意。于英涛认为,在教育资源落后地区,可以运用互联网、云平台的手段搭建教育云,使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够享受优质学校、优质老师的资源,也可以通过云平台的方法、云解决方案实现医疗资源的公平,通过云计算的手段,把所有的名医、名院集中到云平台上来,使偏远地区能够享受到名医、名院的医疗,使看病不再困难。在政府领域,通过政务云的建设,可以使政府提高效率,使政府跟公众之间架起移动互联网的桥梁,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使公众办事更加方便。这些都是科技致善的一种表现。

  “科技的善意是透过创新发明和应用改善人们的生活。科技有善意,企业家有责任。企业的使命就是践行国家战略,推动产业升级,普惠社会大众。用技术凝聚人力,实现科技致善。”于英涛说。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