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灾难,有的人选择勇敢面对,想办法解决灾难带来的问题,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很快地从灾难中走出来;但有的人却只会抱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区别,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心对无常观没有同步所致。
无常是一个常态,它肯定会常态化,即使你没有感同身受,但无常的确存在。这不止是佛法上说,哈佛大学在经济学、在商业界,已经用无常这种观念,去预估未来的变化,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无常会经常出现,这很难避免,而且你可以感觉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次新冠病毒所造成的大规模灾难,连历史上也很少出现,瞬间扩散到全球,中国大陆很快就把疫情控制住了,政府在十天内就把医院盖起来,全国各地都前往支持,而且支援湖北的医疗人员无一例感染,这真的很难得,这让我们看到民族的团结,还有政府有力的做法。中国人确实让世界刮目相看,能量这么大,不管政府、民间都很勇敢地面对这个无常,所以也震撼了全世界。
我要强调的是,疫情猝不及防的到来,大家有点惊慌失措,因为不知道怎么防疫,所以就依赖所谓的「直觉」去行动。但这种第一反应往往是错误的,比如说往外逃,比如说往医院挤,这样容易产生很难解决的群众效应,就像欧美有的国家拼命抢购卫生纸一样,造成一个人囤积了五年的卫生纸,要做什么呢?而往医院里挤,反而容易在医院交叉感染。
人的直觉一共有两种,一个是错的直觉,一个是对的直觉。通常都与我们的心态有关。当你心态比较无私的时候,你的直觉会比较准;当你是基于欲望、基于恐惧时,直觉往往都是错的。
所以自利会造成恐惧,就是逃离求救模式。各位还记得我说过当年黑死病为什么会传得这么广泛吗?因为大家从城里往外跑,就把病毒带到各个乡村,往哪个国家跑,就把病毒带到另外一个国家,你急着想自保,你急着想逃离,这种因为恐慌造成的群聚效应,人与人的社会行为通过互相模仿,而在各地大量发生不理智的行为,造成的后果就很严重。
早期人类想要学鸟飞行,以为只要装上翅膀就能飞,一直到后来荷兰人发展出流体力学,知道整个空气的流动规律,怎样能够上升,慢慢才演变成真正的飞行器,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我们要省思的是你千万不要基于欲望的直觉反应行事,一定要非常的小心。
我上次与彼得·圣吉见面时,他一直说,处理事情时,要先把问题稍微推迟一下,不要急着反应,放一放,摆一摆,看好那个结构会怎么运转?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别人那样想的时候,后果会是什么,这叫做结构性的思考,这也是所谓的《第五项修炼》中的系统思考。能够飞行不是模仿他人,而是理解整个宇宙运行的道理,流体力学是这样运行的,空气是上升的,所以飞机要顶着风飞,这样风力会把你往上带,翱翔在空中。
当人类理解这个原理,理解这个结构时,才能真正飞行起来。所以模仿是危险的,当大家都这样做,你也冲动的这样做,在企业界来说就是在红海里竞争,不会是独树一帜的蓝海。尤其碰到疫情或者在灾难的时候,就会造成无数的人命牺牲。
我们的直觉,如果能够出于无私,出于冷静,而不是出于恐惧和欲望,这个直觉会比较正确。直觉平常就要养成,刚刚我听到各位谈及出现疫情后,直觉就是要帮助人,你们因为习惯帮助人,所以直觉就是我要做什么让这个疫情好转,你永远想的都是要帮助人,你想的是怎么帮助员工,怎么疏导客户,所以当我们怀着这种慈悲和利他的心,在灾难的时候,就不会人云亦云,不假思索的跟着群众跑。作为一个善企业家,这是我们平常就要养成的内心修炼。
遇事不作系统性思考,就会造成结构上一个很大的困局。所以,在疫情中,第一个要学习的观点是,怎样从无私的心出发去做反应。当问题发生的时候,先无私的、冷静地理解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不管我们面对企业、面对人生、面对家庭、面对朋友关系、面对任何的困难或突然的疾难,都是我们必须有的修养。
换言之,如果每个人都以无私的智慧和自发的爱心,帮助其他人,我们的经济很快就会复苏,如果每个人都想自保,都想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负面效应就会产生。像意大利有疫情,欧盟不去援助她,哈佛有些华裔学者也跟我说,她走在街上,就会有美国人拦下她,对她态度不是很好,她很害怕就离开了,因为她带着口罩,而且是中国人。这样的恐惧就代表社会当中,对人的信任,包括对自我的信心都有问题,这个事情跟未来整个经济的复苏也很有关系。
如果我们养成一个无私的心态,而经常去实践,碰到突发而来的事件,会比较冷静,因为这是直觉的智,长期的静定养成直觉的智,我们可以一起来互相勉励,你有一个这样长期的静定,才会冷静的观察,才会培养系统的思考,你静定的心来自你无私的智慧,来自你经常自发的爱心,来自你会避开自利的一种恐惧,能够无私的爱,才能养成长期的静定,才能学会系统的思考,冷静的观察各种的变数,这是我想和大家提出来自我修炼第一课。
培养系统思考很重要的前提是,你一定要知道它的反应,知道你的行为产生关系的效应是什么,才能做出明智的决定。通常你必须要有承载不确定的能力,以及你的心能承载多少不确定性。你想想,如果有一个让人很恐惧的事情发生,你能不能把它放置一阵子,冷静思考,而不要立即反应,孔子说「再思可矣」,而非三思而后行,你要先知道他人会如何反应,你的行为导致他人关系的效应是什么,你才能做出明智的决定。
所以我们要培养两种能力,一种是承载不确定性的能力;一种是承载问题的能力。你能忍受那种压力、那种恐而不慌。该怎么做呢?中国老祖先教我们的是「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是苏轼讲的。意思是天下有大勇者,突然碰到意外,也不惊不怒,表示他志向很大。
平常我们有一个高远的志向,就是我们立志打造善企业,创造一个善的世界文明。你碰到突发的危机就不会惊慌,你承载不确定性的能力与承载问题的能力也一定很高。
就像我的一位长期做慈善的朋友仇序先生,面对一个灾难或突发状况时,他都能做到特别的静定。有一次我们在北京搭车,当时非洲好像出了一个空难,我感到他在瞬间反应调度的同时,有很强承载问题的能力,非常稳定,思考非常清楚,让我很敬佩。我认为这是因为他长期面临不同的问题,锻炼了快速解决的能力,所以才能做那么多好事,帮助那么多人。
我在仇序身上所看到的是付出越多,能量越大,我以此与大家共勉。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