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末,何日生教授受邀参与了几场大型慈善公益论坛,一场是12月3日下午,由中国慈善联合会与敦和基金会联合在北京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慈善文化论坛”,何教授担任总主持,将“科学精神与慈善文化”的大会主题,精彩的贯穿在每一场议程当中。12月8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公益承办、九大基金会联合支持的行动者联盟2019公益盛典,何教授与徐永光先生、吕廷杰教授等专家,在下午的高峰论坛环节,就5G时代善科技的打造、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有一场金句频出的思想碰撞。借此机缘,编辑部将何教授对于善科技的观点汇整成篇,以飨读者!
古有“人性本善”,“善人者,人亦善之”。如何定义“善”?善是东西方文明的核心议题。对于西方,善是真理。对于中国,善是利益万民、利益万物。善,是以利他为动机,以和合为方法,借此达到善的理想“与万物合一”、“与万法合一”的共善。
01 科技不善 人类终将毁灭
科技如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慈济创办人证严上人曾经与高科技界的一群领袖对谈,几位台湾制造计算机、手机与晶圆大厂的老板都在。上人希望他们将科技只用在善,不要让科技为恶,或传递恶的内容。
几位老板听了之后,非常惊讶,也不知如何回答。因为他们向来相信科技是中性的,是价值中立。不分辨善恶,是科技本质。
所以互联网科技可以增进知识,可以传递真理,也可被恐怖份子或被销售欲望的厂商,制造许许许多多负面能量、黑暗、堕落的内容,这些都可能在互联网上出现。
科技可不可以为善?应该说如果科技不为善,人类终将被科技毁灭。
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如此大的想象与盼望,人工智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巨大的创造,也是对于人类最危险的创造。人工智能的聪明与无限的智能远远超出任何人类。
如果人类不能将科技往善的角度去设计,继续把科学当作中性化处理,而不顾伦理性的议题,以纯科技发展与商业利益考虑,人类将可能如电影所预言,会成为机器的奴役。如同剑桥大学知名的已故科学家史蒂芬‧霍金所言,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科学,最终都可能背叛我们、宰制我们,甚至背叛我们取而代之。
02 科学与善的和合
个人必须放在什么框架底下,才能够真正地成为幸福与完满的个人?
个人必须遵循何种模式与思想,才能让自己的生命真正找到根本的源头?
如同一棵树必须认识森林,森林必须认识大地,大地必须认识天,天必须符合宇宙的真理。每一个事物都相互关联,都互相和合而生。抛弃对立,个人的价值才能真正地彰显,个人的生命才有真正的依归;个人在此才能够找到圆满之道。
最早科学精神在希腊时代,从来没有要让价值离开科技,在科学上一直是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与最后创造的福祉(结果理性)关连在一起的。科学强调真实、务实、验证,如卡尔巴伯所说的,真理是不断在否证当中验证,水的沸点在平面是一百度,在山上是九十几度,真理永远需要补充与更多的探索和更新。
那么,中华文化的善要如何融合科学精神?“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要止于至善,不只发展脑,还要发展心,换句话说,善科技是要把理性的脑袋与慈悲的心融合在一起,科学不是工具理性,还要把善的价值理性放进来,才能使“明明德”真正能够达到一种结果理性的至善。只有让科学与慈善相通相融,才能影响人类、引领人类,local initiate and global impact,在地启动各个领域的善科技,影响全世界。
03 善科技 照亮人类前行
我与吕廷杰教授有过共识,公益以善为根,而“善”是每个人的初心、人类精神世界最大的文明之根。“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与公益的碰撞一定会给社会带来照亮人类前进进步的光辉,我们应该把科技作为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何日生教授与吕廷杰教授
以AI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例,用区块链记录善行,不但可以传递价值,也能够有效创造社会善的价值观。吕教授认为,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不可抵赖、可信可运行的特征,可以让公益的捐赠有迹可循,永久记录大家做下的每一件善事,让它们成为社会善的符号。
还有精准扶贫,通过5G技术,有更多教育资源能够触达偏远地区,为更多孩子创造未来与希望。远程医疗,则运用更高清的视频、AR和VR虚拟现实的能力,展示病变的情况和器官的数据,可以提前诊断很多疾病,这些都是所谓的善科技,可以改贫穷,改变人们生活状态。
04 科学不仅善 还有真与美
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文化有没有科学精神?答案是有的。
孔子說“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虽然有真理,但没有实践,就不知道它善还是不善。因此,真理必须通向善。孔子说博施济众谓之善,孟子说,民之所欲谓之善,都很好的回应了腾讯讲的科技向善,以及阿里巴巴说的,科技是最大的公益,我相信这两个机构都是根据中华文化利益万民、利益万物的善而来。
科学精神更与美有密切关系,黑格尔说人类创意是来自想像,爱因斯坦在发明相对论的时候研究光,他在想像光是什么,并感受到,宇宙秩序美的让人惊叹。美是通向人类的心灵自由,所以科学有美的精神。美对孔子来说,是尽美还要尽善。孔子听到武乐说:“尽美矣,未尽善也。”听到韶乐说:“尽美矣,又尽善也。”美还不够,还要善。所以,美不离善,美必须趋于善,才是圆满。
善是不只你心灵自由,还给他人自由。神圣世俗的确是西方的两难,但是中国的圣与凡本来就是不二,是统一的,天与人相通的,烦恼与菩提是一不是二,老子也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以百姓为依归,都是圣俗不二。
以探索中华文化为内核,不管是区块链善行纪录、精准扶贫、蚂蚁森林,这些科技向善的行为,都体现中国利益万民、利益万物的善文化。但我们同时也应该具备科学的批判精神,很多我们没有做到的地方,要自我反省,才能够使善科技在追求利他与和合的精神当中,臻于完善。
05 相信科技向善 他必然向善
不管互联网也好,科技也好,它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一切都是人心所造的。
塞缪尔‧亨廷顿写《第三波》时提到,泰勒是最早的生产线,他发觉工人在被关注的时候生产效率特别高,人怎样认定自己,就会怎样看待自己生命的表现,我们都是先有定见,再选择性的看。所以当人类觉得科技应该向善,应该对人类创造福祉而不是为恶的时候,科技也会慢慢走向善。
量子物理学告诉我们,人在观察原子的时候,观察的行为会改变原子的结构与它的运动。万物是人所看到的万物,不是万物本来的样子。我想霍金已经讲得很清楚,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理解的宇宙。宇宙可能有无数种样态,我们所见到的宇宙正是由我们的心识决定。换句话说,在科学这个层次上,我们可以决定它怎样能够在最大范围内来造福人类。从这个点出发,科技肯定是会走向善。
物理学家 霍金
1975年,比尔‧盖茨从哈佛辍学,创办了微软,2007年当他决定成立盖茨慈善基金之际,他应邀回到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致词,他说:
Dad! I always told you I will come back to get my degree, it's nice to finally have a college degree on my resume. (爸,我总是告诉你我会回来拿到学位,很高兴我的简历上终于有了大学学位)
比尔‧盖茨在那一天也同時荣获哈佛大学頒給他的「法学荣誉博士学位」,正是由于他从科技转向人文,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从而建构结果理性。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运用工具理性,来从事慈善,而慈善的文化内涵则展现出价值理性,更在善与科技的和合中,完成真善美的结果理性。
我们相信:没有工具理性,人类是盲目的;没有价值理性,世界是没有温暖的;而没有结果理性,我们所有的一切行动,都是无效的。
属于世界的善科技是慈悲、利他、和合的文化,它应该在每一个框架里、每一个场域里面都能体现出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善其所善,善人之善,还要能够善善与共,天人大同。